发布时间:2014-12-08 10:14:35访问次数:信息来源:
城镇化工作的问题和建议
县城投公司 罗方东
近几年来,在县委、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,县城和重点建制镇的城市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。但由于城镇化工作在我县起步较迟,加上突破筹集城建资金瓶颈的难度大,所以,与很多兄弟县市相比,存在不小的差距,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和不足。
站在城投公司的角度,我认为城镇化工作要做好“四抓四突破”:
一.围绕功能抓特色,突破规划瓶颈
城市建设,规划先行。今后几年的一个时期内,县城建设的重点和亮点在东区、南区,而东区、南区的控规还没有出台。这里既有需要对接上级政策不定的问题,也有规划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,还有城区特色体现不易的问题。南区定位于行政功能,并链接桃花源景区,打造风光带和现代特色景点,突出“补景”;东区定位于常德市与景区的中继站,致力完善各项设施,突出“服务”。现在,行政中心项目停了,控规是否调整、如何体现特色、怎样尽快出台,还有许多工作要做;因为控规滞后,影响了基础设施建设的节奏,影响了区域开发的步骤,所以,投入相当财力、精力,抓住特色做实规划,显得尤为迫切。
二.围绕平台抓建设,突破资金瓶颈
城市建设,难在资金,尤其在我县财政需力保“吃饭”的情况下。要抓好筹集城建资金的平台,做大并真正做实城投公司是重中之重。做实城投公司,关键抓住两点。一是宏观经济政策下,抓设计平台。国家对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看得越重、规得越多、管得越严了,这就需要我们把准金融脉搏,顺应政策风向,或者变换城投公司与金融机构对接的身份,或者调整城投公司的经营方向,以突出项目包装的政策时效性、对接灵活性,尽力拓展平台发展空间。二是当前经济状况下,抓夯实平台。近两三年来,城投公司通过注入资产,规模做“大”了不少,但现金流量小、经营效益差,在做“实”上还很欠缺。夯实平台的方法主要是:⑴政府加大对公司基础设施、公益设施建设项目的回购,体现公司的投资效益;⑵全部返还公司名下土地、资产的拍卖收入,增加现金流量,体现公司的经营规模和能力;⑶建立、完善偿债机制,落实融资抵押物,充实偿贷准备金,降低平台风险。
三.围绕政策抓挖潜,突破用地瓶颈
随着工业化、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,我县用地需求量急增,用地供需矛盾影响着项目融资、片区开发、产业调整、重点建设等诸多方面,已经成为我县经济发展中至关重要的问题。如何储备更多用地,我在这里班门弄斧,讲几点个人想法:⑴利用土地规划集约土地。土地规划要能引导居民住宅建设向城市(集镇、中心村)集中,工业项目向园区集中;有了布局集中,才有用地集约,从而节约土地,缓解供需矛盾。⑵利用整治成果置换土地。用整治出的耕地换取用地指标,是很多地方弥补用地指标不足的有力手段,在我县还大有文章可做(没有深入调研,只凭眼睛看到)。⑶利用产业引导计划土地。主要是把关产业准入条件,在符合政策、手续完备的情况下,认真审核投资强度、建筑系数、容积率、绿化率等各项指标,精确用地面积,避免分散用地、浪费土地。⑷利用项目政策争取土地。一是通过引进大的、好的、科技含量高的项目,提升项目等级,争取省级、国家级的立项,从而获得用地直供权;二是通过把土地整理、复垦开发、补充耕地、推进节约集约用地的工作做出成效,从而获得计划指标奖励。
四.围绕机制抓执行,突破拆迁瓶颈
居民对拆迁有“三不”:对政府不信任,对补偿不满足,对发展不关心。政府搞拆迁有“三难”:违章建筑认定处理难,实施行政措施执行难,时段地段不同补偿难。
破解“三不”“三难”,重点在机制,关键在执行。⑴建立机制要规范。拆迁要先有机制,要做到主体合法,程序合规,资料齐全;安置方案可行,资金安排落实,补偿金额公开,监管人员到位。一句话,先要扎紧自己的篱笆,取得法律上的主动。⑵整治“两违”要有力。一是标准要严,要彻底杜绝获得不义补偿的违法项目;二是打击要快,要迅速整治影响拆迁政策公正公平、扰乱拆迁秩序的违法行为。一场拆迁下来,没有“小吵小闹得小利,大吵大闹得大利”、“早拆吃亏、晚拆得利”,拆迁就基本是成功的。
由于水平有限,可能说了一些不该说、不到位、不正确的话,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。